化石种类
 
返 回
次生化石 secondary fossil

  又称“衍生化石”。含化石的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其中所含化石被冲刷出来,经过搬运,再在较新的沉积物中重新掩埋保存,这种化石称为“次生化石”。次生化石多遭磨损,保存于远较此类生物生存时期为新的地层中,生物相与沉积相常不一致,故次生化石的时代不代表所在地层的地质时代,也不能用作指相化石。

原生化石 primary fossil
  指远古生物死后,遗体即被沉积物掩埋而保存的化石。原生化石可以是保存于生物的生活原地,也可经过或长或短距离的搬运至异地保存,但从地质时期衡量,从生物死亡到被掩埋保存的时间间距极为短促,故化石与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可以认为是一致的。一般化石均系指原生化石。
指相化石 facies fossil
  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组合,也沉积着不同的沉积物,形成不同的沉积相,如海相、陆相、泻湖相等。不同沉积相所含的化石组合也不相同,而生物对其生活环境变化的反映远较沉积物明显,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好的指示者。如现代的珊瑚、腕足类、棘皮动物等都是只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如果在地层中找到这类化石,也就可以推断含有这些化石的地层是在海洋中形成的海相地层。
持久化石 persistent fossil
  指时代分布很长,延续一个代或长于一个代的化石。如分布于寒武纪至现代的舌形贝。
带化石 zone fossil
  指用以划分生物带的重要标准化石。带化石多为标准种或属,可根据其延伸范围或其延伸范围中的极盛阶段等作为生物带的划分标志,一般即以其种名或属名作为带的名称,如纤细丝笔石是纤细丝笔石带的带化石。也可根据若干具有一定特征的化石组合来划分生物带,而以其中典型的种或属命名。
标志化石 guide fossil

  泛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出产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多用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也用于指一个*组合带中最为特征的化石,但其分布并不一定仅限于这个带或延及其全部。

粪粒 fecal pellet
  指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物。粪粒小于粪化石,多呈简单的椭圆形,长约1毫米或更小,也偶有成棒状者。无内部结构,表面可具纵向或横向饰纹。可钙化、磷酸盐化、海绿石化、黄铁矿化或硅化等,而以磷酸盐化者最为普遍。广泛见于现代海洋沉积物中,古生代至新生代沉积岩中也有产出。
粪化石 coprolite

  指石化的脊椎动物的排泄物。常见的有鱼、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粪化石,粪化石大于粪粒,多为卵圆形或长条形,棕或黑色,大都由磷酸钙组成。各类脊椎动物的食物及消化道特点不同,故其排泄物也常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有些鱼粪化石为螺旋状,哺乳动物粪化石一般呈椭圆形至长条形,其中属于食肉类的常有骨骼碎渣,而食草类的则全由植物的纤维状构造物质组成。 我国已知的粪化石产地很多,如陕西侏罗系、贵州白垩系的鱼类化石,北京周口店中更新统的鬣狗粪化石以及云南元谋下更新统的马粪化石等。也有用于泛指动物的石化排泄物,包括粪粒等在内。

虫管化石 fossil tube

  又称“栖管化石”。指有些环节动物栖居的虫管保存而成的化石。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的有些类别分泌钙质虫管或分泌粘液,胶结砂粒、岩碎等而成虫管。虫体多无硬体,很难保存,仅有虫管常保存为化石。虫管为中空的管状体,直线形、U字形、旋卷或其他弯曲形状,断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表面可具有横脊或纵脊等。通常以管的一部分或全部附着他物上,单独分散保存或密集成堆,甚至成礁状。

  根据虫体及虫管成分等特点可分为若干科,化石以钙质虫管的龙介科报道最多,常见属有螺旋虫、龙介虫等。多毛类环节动物主要生活于海洋,有些居于河口、泻湖等半咸水环境,少数栖于淡水。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在海底自由爬行或栖居管内,或穴居生活,或附着他物之上,最早出现于寒武纪,一直延续到现代。

  我国古生代及中生代腕足类、双壳类等化石上常有发现。近年来在苏北始新世地层中发现大量虫管化石,如中华角管虫、螺旋虫、小耶雷虫、蜇龙介虫等,现代近海也属常见。

钻孔 boring
  一种遗迹化石。指生物由于居住、寄生或觅食等原因在坚硬的岩石或其他动物硬体上钻蚀而成的孔穴。钻蚀生物有植物的菌、藻,动物的海绵、蠕虫等,它们的钻孔活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方法。若生物钻孔活动十分强烈便造成生物侵蚀(bioerosion)和破坏作用。
潜穴 burrow
  一种遗迹化石。指由食泥或穴居的蠕虫、软体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等留于沉积物中的管状或柱状洞穴保存而成的化石。潜穴直、弯曲、U形或不规则、沿岩层层面或穿越岩层,垂直、水平或倾斜分布,其中常有泥沙充填物,如果潜穴多次分枝便称为“潜穴系统”(burrow sys-tem)。
移迹化石 trail fossil

  又称“拖迹”。一种遗迹化石。动物爬行移动时,由于其身体与底层接触产生多少是连续的沟槽印痕称为移迹。移迹一般近于连续,多为软体动物、蠕虫等移动时所造成的。

足迹化石 track fossil
  遗迹化石的一种。指保留于沉积岩层面上的动物足印化石。一般多是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的足印,据之可以判断动物个体的大小、四肢的类型、行动的方式等,并可用以确定岩层的顶、底面。足迹也有用于指单独的足印化石,而连续的有方向性的的足迹称为“行迹”。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中这类化石很多,如陕西神木县东山崖上上侏罗统的爬行类禽龙足迹,三趾形状,长约30厘米,宽约33厘米,中趾长19厘米,保存得很好。
标准化石 index fossil
  能据以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标准化石应具备时代分布短、特征显著、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等条件,以利于地层的划分对比。但是,标准化石的标准性是相对的、可变的,决定于对所定地层年代的范围要求和化石的研究程度。同时,这种标准化石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程度的逐步深入而有所修改和补充,如单笔石长期以来认为仅生存于志留纪,被视为志留纪的标准化石,现在亦发现于早泥盆世,而成为志留纪及早泥盆世的标准化石。
胃石 stomach stone
  某些脊椎动物生活时吞入用于磨制食物的石头,日久被磨得光滑似卵石,谓之胃石。胃石常脊椎动物骨骼一起被保存为化石,也是一种遗迹化石。
龙骨 dragon bone

  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马、犀牛、鹿、骆驼等的骨骼和牙齿。中医用作镇惊等用途。我国对于龙骨知道得很早,春秋时代即有“龙骨出河东”的记载。到了汉末,已作药用。也指鸟类胸骨腹侧正中的纵隆突,又称龙骨突起,为动翼肌附着处,因似船底龙骨,故名。缺乏飞翔能力的鸟类,龙骨不发达或退化。

石果 carpolithus

  又称“化石果 ”、“石籽”。泛指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化石。或用为种子化石的一形态属,凡不具备一个独立属所应有的特征、分类位置不明又不能归入其他属的种子化石,均可归入本属。形状有椭球形、卵形、纺锤形等,大小不一,表面平滑或有瘤、脊、纹等饰纹。最早出现于泥盆纪,我国晚石炭世即有发现,中、新生代地层产出很多。

木化石 fossil wood

  又称“石化木”,指已石化的植物次生木质部,其物质成分多已变成氧化硅、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褐铁矿或黄铁矿等,如主要是氧化硅者则称为“硅化木”。木化石多保存原物的微细构造,须切制薄片在显微镜下研究。晚泥盆世以后地层中常有发现。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中木化石很多,主要是松柏类的硅化木,如炬木、异木等;新生代的木化石则以被子植物为主。

微体化石 microfossil
  指需用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的化石,如有孔虫、放射虫、鞭毛虫、孢子、花粉等的化石。也有把细菌、微小藻类等一些仅数μm大小的微生物的化石叫做超微化石(nanofossil),以与微体化石相区别。超微化石曾发现于不具大型化石的前寒武利亚纪的地层中,在研究原始生物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南非约30亿年前的地层中曾发现认为是细菌的化石,并命名为Eobacterium isolatum。比较确实的微生物化石,在加拿大Ontario发现的大约为19亿年前的细菌和蓝藻的化石。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