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朝阳市新媒体协会举办会员专题培训会
· 助力首届化石文化旅游节,朝阳“化石源
· 朝阳化石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
· 化石协会继续举办公益活动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收听收看二十大开幕式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观看“寻找中国美丽化
· 北京一家研学机构到朝阳调研
· 朝阳举办地接导游员线上培训班
· 朝阳化石源成为朝阳开放大学研学基地
· 赋能朝阳农业 圆梦乡村振兴
· 助力创城 志愿有我
· 化石协会文创产品在龙舟大赛上展销
当前位置首页>>精彩论文

从“秦王鱼石”看朝阳化石文化

中国化石网2013/1/14 16:48:02
[                   从“秦王鱼石”看朝阳化石文化
                        —— 朝阳化石文化溯源
                                赵  瑞
    朝阳是一座世界级的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特罗姆说:“世界上没有其它任何地方在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正因为如此,朝阳将化石文化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朝阳化石文化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地下有化石自然就有了化石文化,是从远古就形成了。也有人认为,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提出“热河生物群”这一名称以来,即产生了化石文化。还有人认为,是2008年朝阳市委提出“四大文化”时开始的。本人认为,朝阳化石文化早在唐朝就见雏形。
    一、化石文化及其特点
谈到朝阳化石文化,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化石文化?化石文化的构成及其特点。
    1、什么是化石文化
古生物化石文化(简称化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化石相关的一切活动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化石文化是我国传统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化石文化的构成及其特点
化石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化石、化石挖掘、采集、修整、保管、科研、欣赏、交流、收藏和化石理论研究,文学创作等。其它构成要素还有与化石有关的各种活动,记录有关化石信息的各种载体。总之,与化石有关的文化现象都属于化石文化的范畴。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活动、任何文化都必须经历史的熔铸。
    不要认为,地下埋藏化石,自然就有了化石文化。化石储量再多,不挖掘出来,不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活动,不创造财富,就不能成为文化。人的活动内容越广泛、越深入,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越多,社会影响就越大,这种文化就越突出,越显得重要,人们的关注度就越高。
奇石、观赏石文化的核心是欣赏,而化石文化的核心是科研和欣赏,这是由化石文化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每块化石都带有生命信息,这也是化石文化不同于其它奇石文化所特有的。
    还有,化石要受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制约,这无疑会影响化石文化的走向。
    二、“秦王鱼石”的由来
一部志书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则融涵着可以传承的文明。市史志办整理出版的旧方志四部共十册(塔子沟纪略一册、凌源县志初稿三册、朝阳县志四册、建平县志两册)。《塔子沟纪略》是目前朝阳市最早的地方综合志书,系清代塔子沟厅理事通判哈达清格所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分十二卷刊印,全书近8万字。
    塔子沟厅是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今凌源设置的行政机构,管辖范围相当现在6个朝阳市的面积。
    1、史志中有关鱼儿石的记述,对于研究朝阳化石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塔子沟纪略》第三卷《古迹》篇71页记述:“塔子沟西北二十五里,有村名西北地。四面皆山,村北五里,山之麓,掘地尺余,可得鱼儿石。其色或青、或黄,俱系石片,参差磊落,约长尺余,或七八寸,宽三四寸至五六寸不等。其厚者,可揭为二三层,面上俱鱼形,隐约如绘。先是民人,因掘得石,远近传闻。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今其石遂不可多得。及考此石出自何年,传之何人,迄无知者。闻有所得,不过宽长仅二三寸,绝无盈尺者。细阅其石上,鱼形大小不一,其鳞刺可剥落,再剥,仍为石矣。揆其理,乃鱼当山水骤涨时,随流入沙碛中,水退急,而鱼不能去,遂夹于中,久而成片,并非从内而生,所以层层皆有,而不能深透石中。”
    如上记述清楚地表明了鱼儿石的产地、发现、掘取、形态及成因。塔子沟西北二十五里,就是今天凌源市小城子乡一带。
    从鱼化石作为艺术观赏品被发现、利用,《凌源县志初稿》和《元一统志》中的记述似乎更加言之确确,更具考证意义。《凌源县志初稿》第二册十三卷28页:“秦王鱼石,在和众县北三里七宝山中,其石皆有鱼形。”《元一统志》:“秦王鱼石,在故和众县北。”
    两本志书中所说的“和众县”就是今天的凌源。《元一统志》:“所称秦王鱼石者未详所指。但又载:瑞州产秦王脍,以唐太宗征辽驻此得名,鱼石之得名,疑即因此。”志中所说的“瑞州”,就是今天的建昌县南绥中,当时建昌属和众县辖。
    2、从“秦王脍”可以推断“秦王鱼石”其名
志中记述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鱼儿石产于凌源县北三里七宝山中“皆有鱼形”的石就是鱼化石。为啥叫秦王鱼石,虽然没有详细说明,但从瑞州产的一种香熟而又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肉,因为秦王李世民征辽时驻到这里,喜欢吃这种肉,从此这种瑞州肉就改名为秦王脍了。同理推断,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辽时,路经凌源、朝阳,在这里看好鱼化石,从此,在和众县北七宝山中挖出的鱼儿石就得名为“秦王鱼石”了。
    3、唐太宗征辽足以佐证“秦王鱼石”之实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秦王)征辽的史实,《朝阳历史与文物》一书中有确切记载:高句丽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汉代就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后来与中原王朝若即若离,叛服无常。隋唐两朝共出兵十次征伐,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
    公元645年三月,唐太宗下令征伐辽东。由于高句丽早有准备,加上唐军远道奔袭,粮草不济,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唐军损失惨重,九月下令撤军。十月十一日,唐太宗来到营州柳城(今朝阳),为战死的2000多名士兵召开追悼大会,亲自祭奠阵亡士卒亡灵。把士兵尸骨集于白狼河(今大凌河)畔,亲笔书写祭文表示沉痛哀悼。此举感动了百姓,军队士气大振。唐太宗亲征,命营州都督张俭率胡兵为先锋,由于将士英勇善战,获得大胜。为表彰营州官兵的功绩,班师途中唐太宗在柳城接见了契丹首领窟哥及德高望重者,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三、“秦王鱼石”的出现,为朝阳化石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鱼儿石的发现、挖掘,开启了朝阳化石文化之门
志中所载的鱼儿石,就是我们现在的鱼化石,《塔子沟纪略》、《朝阳县志》、《凌源县志初稿》中的有关鱼儿石的记述虽然文字不多,但令人惊喜和振奋。这充分说明,凌源、朝阳、北票一带的鱼化石早在唐代就被发现、挖掘,收藏并写入地方志中,有力地印证了“历史上朝阳很多地方都发现过鱼类化石”的论断,推翻了“朝阳鱼化石最早是由外国人发现”的说法。由此,开启了朝阳化石文化之门。
    2、鱼儿石形态、特点、成因的描述,充实了朝阳化石文化的构成要素
《塔子沟纪略》写于1771年,这是朝阳市迄今为止,对鱼化石产地、形态、特点以及成因等最早、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虽然对鱼化石的成因说得不够全面,但在科学尚不发达、人类对古生物进化理论研究尚未开展的年代,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同时还指出:鱼儿石在民间受到欢迎,由于有些人任意挖掘,而致鱼儿石渐少,石板变小的情景。“先是民人,因挖得石。远近传闻。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今其石遂不可多得……闻有所得,不过宽长仅二三寸,绝无盈尺者。”由此看出,恣意挖掘鱼化石从那时就发生了。
    3、《鱼儿石歌》进一步丰富了朝阳化石文化的内涵
    《塔子沟纪略》第十一卷《艺文》篇第192页所载的《鱼儿石歌》,则从文学艺术角度对鱼化石作了引经据典、比喻夸张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描写和赞美:
嶙峋一片奇形石,势若长鲸奋劲翮。
三十六鳞巨浪中,龙门万丈不点额。
翠滴苔文枕晓烟,驱来疑借海神鞭。
昆明之水寻不见,何年飞上此山巅。
玲珑岂是施鬼斧,夜夜文光自吞吐。
曾忆人舟献瑞时,讵独当年知周武。
生成鬐鬣最分明,灵曜流光色更晶。
天机活泼原不泯,欲化龙矣点二睛。
    此诗对鱼儿石情之切切,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气势非凡。仅后四句,将鱼化石中的鱼儿骨骼清晰,形态逼真,灵动欢畅,似神龙活灵活现,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首七言诗丰富了朝阳化石文化的内涵。
    4、“秦王鱼石”提高了朝阳化石的身价,为化石文化奠定了基础
    贞观(公元627-649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兴旺景象,国力强盛,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相当安定,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号称封建治世的楷模。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力和其对鱼化石的喜爱,当时人们把鱼儿石叫秦王鱼石,这一史实发生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比康熙帝在辽西发现鱼化石,乾隆帝研究鱼化石的成因要早近1000年。
    将鱼儿石赋于“秦王鱼石”的名字,对于朝阳化石文化来说,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历史意义,鱼儿石以圣明君主命名,大大提高了鱼儿石的身价,使其含金量倍增。就现实而言,对于我们追溯朝阳化石文化之源,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依据,对于化石文化的交流,将化石艺术品推向市场以及推动朝阳化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朝阳化石文化的发展为全世界瞩目
    唐代鱼儿石的发现,“秦王鱼石”的得名,后来《鱼儿石歌》的创作,充分证明,朝阳化石文化在唐代就见雏形。
1863年,法国神父戴维来到凌源,搜集到很多鱼化石,交给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研究。1880年,以戴维的姓氏建立种名,直到1901年美国著名鱼类学家伍德华认为这是一种狼鳍鱼,遂定名为戴氏狼鳍鱼。这就是唐太宗在凌源看到的“秦王鱼石”。
    1928年7月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提出“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以来,朝阳陆续发现20多个门类,千余物种组成的古生物化石。从此,朝阳化石文化步入了科学、有序发展的轨道。
1973年,朝阳县胜利乡闫志有发现了第一块鹦鹉嘴龙化石,这是朝阳大规模发现和研究化石的开始,至此,朝阳化石文化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主要标志是:
    1、大规模出土各类化石,创造了六个世界之最
化石是化石文化之源。近30多年来在朝阳大地上,陆续发现了各种动、植物化石共11门、36纲、65目、17科、343属、628种。所有发现的这些化石种类,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创造了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次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的6个世界之最。这些化石的发现,被世界古生物学界称之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使朝阳化石文化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2、鸟化石的发现,称为中生代原始鸟类研究的灯塔
鸟类极难形成化石,130多年来对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都只能靠德国发现的7种始祖鸟化石进行。1990年以来,朝阳发现了大量中生代晚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各种鸟类化石,在“热河生物群”中最为引人注目。到目前为止,朝阳已出土各种鸟化石数千枚,发现的鸟类化石共27个属33种,其中朝阳有20个属25种。被命名的孔子鸟的化石引起国内外各界的极大关注,打破了始祖鸟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华龙鸟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从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中华龙鸟因此闻名于世。朝阳鸟化石被 称为“中生代原始鸟类研究的灯塔”,使朝阳化石 文化的含金量倍增。
    3、丰厚的化石资源,为全球科学家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朝阳被中外古生物专家誉为“中生代的庞贝城”,其拥有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创下了“6个之最”而享誉世界。截止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热河生物群研究已发表著述600余篇(部),其中有50多篇刊登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级刊物上。
    自1996年以来,美、英、日等50多个国家620余名古生物学家到朝阳考察,朝阳已成为全球古生物学者心驰神往的地方。朝阳这个宽阔的舞台,让这些专家学者尽展才智,使朝阳化石文化大放异彩。
    4、朝阳化石发掘的实践,催生理论研究、文学创作、媒体宣传人材辈出
对一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文学创作以及媒体宣传,离不开这种文化的实践。朝阳化石的发掘,新闻不断,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人材。如雷广臻、李晏军、李海君、屈玉辰、陈玉民、姚玉民、薄文忠、张玉洁、魏德广、邹吉彬、张万连、姜野、韩守玉等等,他们有的开展化石的理论研究,著书立说;有的致力于推动朝阳化石文化产业发展;有的从事文学创作、新闻报道,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来宣传、弘扬朝阳化石文化。
    评价一种赏石文化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力,不仅要看其普及程度和追捧热度,更主要的是看这方面专门人材的多寡。只有他们才能从理论上、科学上、文化上、艺术上去解读、去指导、去培育、去发展这种文化。朝阳化石文化亦然如此。[/size]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