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发现

辽宁发现飞行恐龙化石

中国化石网2013/4/28 11:22:41
来源: 新浪科技

  中国与加拿大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这让我们首次确认小盗龙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小盗龙(Microraptor)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厘米,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和覆盖羽毛的四肢。学者此次描述的小盗龙标本发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但直至2012年夏才完成修理。“这件标本目前由綦江地质公园博物馆收藏,保存堪称完美,保存了诸多细节,羽毛印痕清晰可见,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小盗龙标本,体长约80厘米”。重庆綦江国土局的王丰平副局长对记者介绍。

  邢立达等学者对该小盗龙标本进行详细的研究中,却意外在其腹腔发现了一些杂乱的极细的骨头,经过技师在显微镜下长达近百小时的精修,这些胃容物露出了真面容。“多数胃容物已经被胃酸侵蚀,辨认其特征需要非常细微的观察,我们最终确认这些小骨头的主人竟然是鱼类!”邢立达对记者说。

  在放大镜下,记者看到小盗龙胃中有着错落交织的薄薄的鳍条,它们最长约7毫米,而直径只有0.1至0.3毫米,此外还有鱼破碎的肋骨,脊椎,以及几个凸凹不平的被胃酸侵蚀过的骨片,很可能是鱼颅骨的碎片。这些残破的信息在古生物学家的眼中依然有着大用场,鱼的主人被确定为原始的硬骨鱼类,这是热河生物群非常丰富的物种。
  这并非小盗龙标本第一次发现胃容物,此前,古生物学家在这种恐龙胃部发现过未消化完的古鸟,古哺乳类等残骸,这些发现表明小盗龙的飞行能力可能要比我们此前认为的要好得多。传统观念认为小盗龙的飞行能力并不出众,它们可能只是先爬上树然后跃向空中滑翔,但并不具备持续飞行的能力。这些胃容物的发现表明它们可能是熟练的猎手,能够在丛林环境中自由捕食。

  古鸟,树栖性古哺乳类等动物都是树栖动物,被同样习性的小盗龙捕杀并吞食并不令人意外。小盗龙捕食鱼类则令人意外,那么小盗龙是如何捕鱼的呢?是不是像现生鱼鹰那样在飞行中用脚爪捕鱼?“这个可能性不大,小盗龙的脚趾并没有发达的拇趾,所以像现生鱼鹰般捕杀鱼儿的场景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古生物专家斯考特?培森四世说,“但是,小鱼是热河生物群淡水湖泊环境中最丰富的食物,小盗龙则是该环境中最常见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从生态学角度上看,小盗龙可能是机会主义的和捕猎多面手,也就是善于狩猎环境中各种常见的猎物,并已经能够成功适应于各种微栖息地,这种捕猎风格可能是驰龙类在早白垩世取得极大成功和广泛的地理分布的基础。

  “我们还发现小盗龙口前部牙齿有些向前突出,齿上的锯齿也变少了”邢立达介绍说,“这类似于鱼食性动物的牙齿,如著名的棘龙,或某些翼龙,这或许是这类恐龙对非专业鱼食性的某种适应,毕竟,它们的生活环境中鱼儿太多了,如果能利用,那热河地区处处是粮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张建平教授、邢立达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斯考特?培森四世博士研究生,派普斯通恐龙研究所菲尔?贝尔博士等专家学者在今日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进化》(Evolution)上撰文描述了这件标本。(木木)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