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发现

发现最古老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

中国化石网2013/6/6 11:26:0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张蕾、齐芳)人是猴子变来的吗?猴子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的祖先与猫狗的祖先开始分离开来呢?要研究人类起源这个科学问题,需要许许多多的化石证据。从迄今全球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身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倪喜军和他的团队发现:最早的类人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开的时间,至少在5500万年以前,而原有的化石证据则显示是4500万年以前——这就从理论上将类人猿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一灵长类和古人类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式成果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期刊上。

    10年前,倪喜军和他的团队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发现了一副近乎完整的灵长类动物骨架。据倪喜军介绍,这副骨架有5500万年的历史,是目前我们已知的最早的灵长类化石之一。“由于其脚后跟的骨头长得短而宽,很像类人猿,因此我们将其种名定义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achilles)。”

    早期的灵长类化石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稀少,在获得这一重大发现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系统学分析,一共发展出1186个形态学特征,并结合658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57个化石和现生物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构建了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关于灵长类演化的形态学数学矩阵。由于很难将埋在石头内的化石部分修理出来,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CT扫描技术进行观察,精度可达30微米。经过彻底的形态功能学分析,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该灵长类化石在演化历史中的位置:这副化石标本形成于始新世早期(5.58-5.48千万年前),同时混合了类人猿和眼镜猴的特征,属于已知最早和最原始的眼镜猴型动物。“如果它是我们人类最早祖先类人猿的‘兄弟’,那么人类的演化历史要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远得多。”倪喜军表示。

    从“阿喀琉斯基猴”身上,研究者发现了许多类人猿的特征。比如,它脚后跟的一块骨头短而宽——这是类人猿的特征,却长在了眼镜猴型动物的脚后跟上。此外,“阿喀琉斯基猴”的眼眶较小,科学家据此推测它与早期类人猿的祖先一样,是在白天活动的。“这说明最初分化时,眼镜猴与类人猿彼此差异很小,就好比一个家庭中的两兄弟,长得很相像,但随着各自娶妻生子,几代以后兄弟两个的后代就越来越不相像了。”倪喜军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根据该化石的骨骼形态,科学家推测,“阿喀琉斯基猴”属于灵活的小型灵长类,善于在树丛中跳跃捕食。其身长约7厘米,尾长13厘米左右,重约20~30克,体积有点像现代的小侏儒狐猴,铅笔粗细的树枝于它而言都是很粗的树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小型灵长类动物长着一双堪比小腿、甚至超过大腿长度的大脚,且大脚趾能够与其他四个脚趾对握抓在一起,使得它的双手能够解放出来去捕捉食物。此外,嘴巴变短、眼睛前视等特征也表明,它的嗅觉退化而立体视觉增强,能够用视力定位食物并用手去抓捕。

    “总之,‘阿喀琉斯基猴’就像一个奇怪的‘怪胎’,既有眼镜猴的特点,也有类人猿的特点——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类人猿是如何起源的。”谈到这一重大发现的科学意义,倪喜军坦言。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