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助力首届化石文化旅游节,朝阳“化石源
· 朝阳化石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收听收看二十大开幕式
· 化石协会继续举办公益活动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观看“寻找中国美丽化
· 赋能朝阳农业 圆梦乡村振兴
· 北京一家研学机构到朝阳调研
· 寒冬送温暖,化石协会志愿者宣传宪法文
· 朝阳举办地接导游员线上培训班
· 助力创城 志愿有我
· 朝阳化石源成为朝阳开放大学研学基地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来朝阳调研
当前位置首页>>精彩论文

“得意忘形”赏化石

中国化石网2020/9/25 9:10:05
                辽宁省朝阳市太阳神木化石研究院  邹吉彬

  化石的欣赏,不同于一般的奇石、矿石、宝石的欣赏,很简单,就是因为化石姓“化”,就是因为它“化”出了很多“意”(内涵)。正因如此,在化石的欣赏中,我们不但要赏它的“形”,更不能忘了赏它的“意”。悟出了化石的“意”那么我们对化石的欣赏就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这时的化石“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足令我们得意而忘形,怎样树立理性健康的化石审美观,即是本文的立意。
  一、化石都有何意
  要说化石的意,最重要的是它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笔者已有专文(“礼赞化石的科学贡献”)论及,故本文不再赘述。本文要言及的意如下:
  1、生命之意
  陈子昂的一首《登幽州台歌》,本是作者怀古申志,借景抒情的心曲,可由于博大幽远,思接千古的气势,几乎成了一个“魔筐”,微可以装杯水风波,一已情怀,大可纳宇宙冥茫,乾坤愁绪,古人争咏,今人不舍。人类在“我是谁”这个千古之谜百思不得其解时,也找到了这个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人类在漫漫寻根之路上的孤寂而忧伤的情怀。
  化石,就是这个可爱的化石,闯进了人类的视野,由此,人类找到了这个“古人”——真真切切的先祖,使我们确信“人猿揖别”是真实的一幕。
  人从哪里来?这是个以第一个站起来行走的猴子就思考的问题,人类茫茫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但却没有一时不在思考。也算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词)的浓浓情结。我们崇拜祖先,祖先的祖先,也在崇拜祖先。而这个“祖先”是谁?是魂魄,是神灵,是上帝,是虎豹熊羆,是山河大地,是日月星辰,是形形色角的图腾!
  化石总算为现代人,找到了人类远祖的“根”。从这一点上说,化石的功莫大焉,它以自己真诚的生命,生命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我们打开了生命的奥秘之门,使现代人魂有所归,情有所系,心有所安。我们不能漠视它们的丰功,更不能无视它们的贡献。为此,崇敬它们,讴歌它们,是我们由衷的情愿。化石,这些永远定格的没有生命,它们并没有死,因为“失去生命的又得到了生命。”(西方格言)
  佛家崇拜舍利,化石不就是当然的舍利吗?这些远古的生命,不是也“化”成了生命的永恒吗?
  面对化石,哪怕是一片树叶,一只蚊蝇,一块木片,一条小鱼,哪怕是只鳞片贝,一爪一骨,当然就更不用说那伟岸的恐龙骨架,精美的孔子鸟标本……都会令我们情不自禁地崇爱、崇敬和崇拜!
  古老的《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作为“生”的我们,面对曾经“生”的化石,“敬畏生命”,这应该是人类永久的情怀!
    2、时间之“意”
  “时间”对于远古人类,是一个魅力十足的谜,中外的先哲们均想破解它,却都无能为力。于是留下了数不尽的关于时间的深沉思考、哲理诗文、神话故事,还有喟然慨叹!其中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沧海桑田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通过这个美好的神话故事,人类对这个无始无终,无踪无影的“宙”,似乎有了些许对时间的认识,但终究还是“虚无缥缈”不得要领,无从把握。反倒是大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味道。更加撩起了人类探究“时间”奥秘的深切愿望。
  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使为人类对时间的探索柳暗花明。由想象、推理、演绎,找到了实证。使“沧海桑田”近在眼前,给人以真情实感。我们仿佛听到了地壳变迁的隆隆轰鸣,依稀看到了排山倒海的惊人场面。不是吗,青藏高原上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几千万年前,这个“世界第三极”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世界很多地方的化石告诉我们,那承载高山大海的大陆,也不过是“板块”,还能运动“漂移”。今天的大海大洋就是大陆漂移的结果。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就是漂移造成的奇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今天,大陆还在“漂”,还在“移”,喜玛拉雅山还在长,还在高。化石把沧桑的变迁,把时间的漫漫摆在我们面前——铁证如山!
  化石,压缩了时空,接近了历史,使我们能够直观“具体”地感知沧桑和时间。人类诞生才仅仅几百万年,这对地球50亿年“球龄而言”,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在漫漫的地质时间长河面前,我们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都是极短的一瞬;我们熟知的“三皇五帝”,简直就不够一瞬;至于夏商周,公元前,公元后……就只能拿着显微镜,到“纳米”以下去寻觅了。这时我们想起了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巧妙比喻,联想到今天的人类,如何能知晓生命出现后的漫漫时光呢?
  好在化石帮了我们的大忙。
  化石就象一把量天尺寸,使我们能“丈量”远古时间,收遥遥于一瞬,缩悠悠于眼前;化石就象一位梳妆师,使时间这位“小姑娘”具有了温度、色彩、重量和味道;化石就象一支魔幻剂,充盈了时间的“空洞”,活化了时间的寂寥。
  知古可以鉴今。化石使我们认识到,时间就象东逝的水,射出的箭,划过的流星……一去不返。启迪我们要把握今天,珍惜今天,只争朝夕,创造新的文明,迎接新的挑战!
  3、寓意之“意”
  众多的化石,均具有丰富而美好的寓意,给我们提供了精神和心灵的慰籍。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为此,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苦觅,总想找到祖先的“真凭实据”。于是想象了很多祖先的“龙”,但至今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找不到完整的真切的祖先的“龙”。但这努力并不完全是“无用功”。我们通过化石找到了各种各样的“龙”化石,有水中的潜龙(水生蜥蜴),陆地上奔驰的中华鸟龙,鹦鹉嘴龙,天空中飞翔的翼龙……这些尽管和我们祖先所想象、所描绘的“祖先”还有点不太象,还有点距离,但总算也都是龙。我想说不定哪天还真能寻觅到我们祖先的那种“龙”。其实,已发现的这些龙(恐龙化石)也就足够了,用不着和想象中的祖先在外形上维妙维肖,我们的红山先民已经深暗此意,创造了“玉猪龙”这个龙祖先。于是我的家乡不但成了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还是中华龙的第一故乡。它既有化石“龙”为证,又有玉猪龙为凭。可谓左右逢“源”。
其实作为中华的祖先“龙”的形象到底如何并不重要,因为它归根到底还只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物。我们所珍重并引以为自豪的是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才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将继续努力,万众一心,致力民族振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鸟化石,亦具有美好的寓意。凤者,美之鸟也,鸟之王也。在中华吉祥文化中,龙凤历来是不可分的。可以说凤文化,虽不及龙文化那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也绝对算上一脉。
鹏者,大之鸟也。大鹏展翅,鲲鹏之志。鲲鹏之志,就是中华民族之志,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志,就是我们今天全力为之奋斗的实现,中国梦的宏图大志!鸟者,还有比翼,还有仙鹤,还有鸳鸯……均具美好寓意。
  鱼化石,就更是人之所爱。鱼者,余也。富贵有余,年年有余,喜庆有余……特别是在农耕时代的古人,衣食有余,是他们最大的期盼,最美的渴望,最终的目标。
  鲲,最大的鱼。在庄子笔下,鲲化为鹏,鲲还是鹏的祖先。庄子不但懂哲学,进化论知识也不错。既如此,那么“鲲鹏之志”当然也有鲲一份。鱼的“直接”文化,还有“鲤鱼跳龙门”,这可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化,村妇樵夫皆知,达人庶士皆盼。是中国最通俗的“大”文化。
  三叶虫化石。又称燕子石,其态悠美,其姿翩翩。似穿云之燕,于是“莺歌燕舞”,就成了一幅化石赠给我们的吉祥画。人们供奉厅堂,以示吉祥、升腾、发达。
  震旦角化石。似竹、似笋、似塔、似角,象征向上的力,进取的力,千古的节(气节,节操)。于是为人所备加珍爱,奉为神石,辟邪镇宅,供而敬之。
  至于木化石,其寓意更丰(见拙文“木化石寓意的文化解读”)。笔者已有专文(木化石寓意的文化解读)论及,此不再述。
  化石多种多样,其美好寓意也就丰富多彩,只要你去发现……
  二、“得意”为审美取向的依据
  审美需要“得意”,审美文化也需要“得意”,审美者更需要“得意”
  1、审美需要“得意”
  审美需要“得意”。中国古代的道家就非常重视“意”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庄子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德先符》。庄子认为,审美者的灵感享受是在对客体的欣赏理解中,融入了主观评价,并经过自身的艺术思维活动再创造而形成的。它是审美者的生活经验、知识修养、艺术修养与审美内容的辩证统一过程。苏轼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提出“写意论”,主张“游于物之外”,也强调审美过程中主观感受的作用。当然,我们所说的“意”与庄子和苏轼所说的“意”虽然在审美活动中的“理”是相同的,但对“意”的把握还是应有所区别的。对化石而言的“意”,只局限围绕化石的“外延”之意,并由此生发主观感受,而不是脱离这种外延去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生发主观感受。化石的“意”应该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尽管如此,不用审美者对化石的主观感受,仍然是十分丰富的。鉴于此,笔者前文所言化石之“意”,仅为一已之“见”,不同的”言“,不同的“意”。因为主观感受就应该是自我的、多元的。
  受时代的局限,古人对化石的审美没什么更多的研究,但对山的审美却颇有见的,我们不妨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古人对山的审美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第一个山就是实实在在的山,我们可以“看到”:山的高大、巍峨、险峻、妩媚等等,具象、具体、真切。第二个山已不只是“眼”中受时代局限的山,而是被看山人“格”过的山,成了看山人“心”中的山,这时山已经被看山人转换成了别的“什么”,或者是稳如泰山的“稳”,或者是坚不可摧的“坚”,或者是“志在高山”中的“志”,抑或是“仁者乐山中的“仁”……这时的山已经成了我们心中的“意”,山已经成了赏山人的“非山”。再定眼看山,虽然还是那座山的山形,但已不再是“那座山”,已经“脱胎换骨”为圣山、神山、仙山、得道之山,获得了山的新生。这是第三种境界。
  山石一理,我们看化石也是如此。由化石,到不是化石,而是其中的“意”,再到化石,但这时的化石已不是“眼”中的化石,而是“心”中的化石啦。这种直观的转换和转换的直观,使我们对化石的审美更理性,更深刻,更全面,更开阔,更自觉,当然也更博大!由此,才不负化石之“化”!
  2、化石审美文化也需要“得意”
  审美文化即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就是呼唤美的文化。既要满足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完成自我表现的需要,更要达到中华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高标准。我们需要这样的审美文化,我们需要这样的化石审美文化。
时代已进入了快车道,快餐也就应运而生。吃得快,吃得饱,吃得方便,省时间,故广受欢迎,风靡全球。国人当然也不落后,而且颇有引申和发展,什么东西都快餐化,连文化,审美也都赶时髦,出现了快餐文化,快餐审美。凭心而论,不能什么都快餐化。至少化石文化,化石审美就不能快餐化。不能看一眼,就“吃”饱,不能“尝”一口就扔掉。世界虽然进入了“谈图时代”,我们还是主张图里的意境,图后的“风景”,这样才不愧对“亿年等一回”的化石。化石这部“天书”,太厚重,太神奇,人类应该永远虔诚地读下去!
  3、化石审美者更需要“得意”
  化石审美者更需要“得意”,因为只有“得意”才能得意。赏石者在“得意”的同时,也就获得了“提升”——提高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意”是主观感受的产物,是以“心”中生发出来的。这一点,意字的构写或许对我们也有所启迪。“意”字,其一,心作底,音为上,是由心底发出的声音。其二,立字底,中间为曰,有心则立,心立则明。一也好,二也好,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用心,动心才能立意。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立自己的意。只动眼不动心不行,走马观花看一眼更不行。唯有沉下心来,学习思考,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审美层次、审美境界,才能读懂化石这部“天书”。非学无以知意,非思无以穷意,非悟无以达意。功夫在石外。鉴赏化石的过程,收藏化石的过程就是自我充实的过程。
  “得意”不但提升了化石的价值,也提高了人的知识品位、修养品位,这也许是赏石人更大的收获!
  三、并没有真的“得意忘形”
  上文所说的“得意忘形”,只不过是矫往过正的一种借用。对化石的鉴赏,并非是不要赏形,只是不要“重形轻意”,更不要“得形忘意”,而是要以意带形,形神兼备。
  1、“颜值”仍很值钱
  对人而言,颜,即长相,容貌等,对化石而言,即化石的形态、石质、完整程度等。人的长相很值钱,这似乎又已形成社会的某些共识。但依笔者所看,仍属“审判快餐”一类。但愿不要走得太远。否则“整容”之风,将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将如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当然这又是杞人忧天,放下不说,书归石传。
  辽宁朝阳的化石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化石一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化石在地下保存的好,出土后的品相好。这已为共识。道家在重视“意”的审美的同时,也并没有否定“形”的作用,仍主张“形神兼备”。化石的“颜值”是不可忽视和无视的。只不过我们是以“意”领形而已。
  2、原生态的“真”才是硬道理
  在肯定化石“颜值”的同时,我们还是要重申:化石的原生态的“真”才是硬道理。
一说到“颜值”也很值钱,有的人就又开始在化石的“颜”上人为地下功夫,“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又在开始千方百计为化石“美容”了。
  君不见,给鱼、植物化石着色者有之,为鱼、龟、潜龙、蝾螈等化石“安”鳍“添”尾 ‘“画蛇添足”者有之。对木化石不分青红皂白,一意地锯之、磨之、光之、削之、刻之、雕之……所有这些糟蹋了好端端的化石,令人扼腕叹惜。保留原生态的“真”是化石修复的第一要务。断臂的维纳斯谁说不美?如“好心”为其接臂,后果如何?庄子在《应帝王》篇中说,与忽谋报浑沌之德,为浑沌凿眼耳鼻口等七窍,日凿一窍,到第七天,窍也凿完了,浑沌也死了。这对我们保留、珍爱化石的原生态,不是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吗?原生态才是硬道理!
  在笔者的办公桌上和博古架上,放置的木化石和鱼化石,都是原生态的。既没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刻意地修复,真的“原汁原味原生态,原著原版原包装”。这些在一些人看起来不入眼的化石,是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堂的。而在笔者诊断,这里有自然的气息,有沧桑的味道,有远古生灵的体温,有宇宙大化的至纯、至朴、至原、至真!真水无鱼,大爱无痕。一两“原生”,胜过“造作”一吨。笔者对这些“粗石砺木”,朝夕赏玩,“相看两不厌”。
  无独有偶,笔者到一位很有点名气的书画家中坐客,其中房中就供放着几十块各地产的化石,其中不乏朝阳产的木化石和潜龙化石小片,这些连笔者都觉得有点不堪入目的普通化石,主人却将其置于红木几上,博古架上。其家人告诉我,动别的东西还可以,谁要随便动他这几块破石头,就和你急眼……“世间也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冯小青诗)。
  有些化石是需要修复的,但这种修复的前提应是科学、保真,容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随心所欲。“真”是化石的生命。真者,珍也,珍贵也(见《细说汉字》)。失掉了真的化石,也就失掉珍和贵,当然也就再无美和价值可谈。
  至于化石的复制品、工艺品等,又当别论,与笔者所议是竭然不同的两回事。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