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朝阳市新媒体协会举办会员专题培训会
· 助力首届化石文化旅游节,朝阳“化石源
· 朝阳化石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收听收看二十大开幕式
· 化石协会继续举办公益活动
· 化石协会组织会员观看“寻找中国美丽化
· 北京一家研学机构到朝阳调研
· 朝阳举办地接导游员线上培训班
· 赋能朝阳农业 圆梦乡村振兴
· 朝阳化石源成为朝阳开放大学研学基地
· 助力创城 志愿有我
· 寒冬送温暖,化石协会志愿者宣传宪法文
当前位置首页>>精彩论文

散说朝阳的化石文化产业

中国化石网2021/10/13 19:32:03
              辽宁省朝阳市太阳神木化石研究院    邹吉彬

  我一个教书匠,匠了一辈子,本与什么“产业”没什么关联,“产业”与教书,显然有很大的距离,即使不是很大,总之,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说距离也能产生美,但毕竟有点“距离”之感,缺少亲和近。但之所以还产生了一点美,是因为有一个中间物——化石。因为我自年轻时即喜欢化石,当然与化石就有了较多的接触,而且还成了朋友。恰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化石也“念”上了书,有了文化,并被尊为化石文化,还有化石文化产业,能够带来真金白银的财富,于是随着化石文化产业走红,我也就和产业沾上了边,并有了自己的一知半解的所思所想,有的“思想”还见诸了报端。还参加了有关的这样那样的研讨会,焉然还成了所谓的内行。其实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特别是近年,随着一些大专家们的大研究,创造了很多大成果,面对这些,自己越来越认识到,这“文化产业”的水也太深,自己的所思所想简直不值得一提,用竹竿子够月亮——差得太远。想到此,反倒觉得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本不够什么“思”,也不够什么“想”,有点拿不出手。既不敢写什么论文,也写不好什么散文,干脆就取了现在的文题,定位在“散说”上。散说有自由度,有轻松感,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说错也无所谓,大不了说说而已,说了等于没说。因为“说”,在前边如果不加上一个定语“学”,谁都可以说,“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可以网说。包括罔言。
  以上也算是一个题外的散外之散,与正文毫无关系,所以谁都可以随时删掉。
  化石文化产业,这是我们朝阳近年的一个热词,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搞过民调,但我相信它的出现频率一定很高。因为它的关注受众很广,既有平民百姓,更有官方官人,换句话说,这是所有关心朝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都感兴趣的一个大问题。
  化石文化产业,这是一个联合词组,也算是一个短语。这语虽短,但这个“组”确很利害,它就象一个财富之库,只要找到“芝麻开门”的秘码,那么,就可以背回来真金白银,你说谁不关心,谁不想找到这把开门的金钥匙?
  一个和“产业”有距离的人,一个门外汉想说清楚什么是产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化石文化产业,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不能用那些板着面孔的字与词,还有那些高大上的理与论,去解释和说明。想来想去,还是从小处着眼,从低处说起,先说简单的字与词,后说轻松的语与句;先说根和叶,后说花和果,这样也许缺少理论味,但却有可能更接地气,何不乐而为之。
  先说产业。“产”字,繁体字为“産”,里面是“生”;故有出生、长生之义。由此,引申为生产或制造。[1] 由此,我们对“产”,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事实上,产,就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别名就叫“无中生有”。“业”字,原指古代乐器架子上的横板,刻成锯齿状,用以悬挂钟、磬等乐器。[2] 由此,我们感悟到,业是集中摆放乐器的器具类,是产品集中的地方。产加上业,作为产业,首先要有东西,有物,有产品,其次要有数量,有规模,并且能产生效益。这就是产业的根本,也算是一种直白的理解。现在时髦的产业集群,及至集群之链,都是“业”的放大。
从时间上讲,“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词组,是一个现代的经济形态用语。文化与产业,本是风马牛不沾边的事。在古代并不“配套”,可现代人创新,硬是搞了个“跨界”,把文化与产业联姻,进行嫁接,于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词组,一种经济形态,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成为现代社会的宠儿。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于1994年提出来的。先不用说内容,只看他们文章的题目,就很有点创意和吸引力:《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文题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很“一本正”的创新,80年来,不断攀升它的理论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名词或理念本身就是文化产业。因为实践证明,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无疑是巨大的。文题的后半部分却用了一个诙谐而趣味,用国人的看法又有点不伦不类的“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论文、学术论文的“一本正”,让人觉得有点累。其实,轻松一点也不一定就没有学问,太学术,太一本正,有时反倒限制了思维的活跃和趣味的引领,太严肃的精准反倒模糊了双眼。你到纳米的世界中,如果不借助特殊的光学仪器,恐怕连“蛛丝马迹”也找不到。
  事实上,这样一个题目,一个短语,清楚地表明了文化产业的本质所在,至少是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不乏吸引力。说实话,我就是凭着这个题目,而认真地看了它的内容,并且感悟出了文化产业的某些内蕴。
  首先,文化产业的参与者是公众,是大众,不是个别人,不是几个人,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属性或特点。没有公众的认同,既出不来什么“产”,也就成不了什么“业”。所以搞文化产业,你一定要想到“众”,看到“众”,离开了“众”,将一事无成。其次要了解、洞悉公众的文化需求,知道了他们的需求,你就可以在“供给侧”下功夫。你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买你的账,心甘情愿地而又不知不觉地从衣袋中(当然打卡更好,更便捷)掏出真金白银,送到你的手里。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生产”,是一种消费产生的交易。而这种交易,体现的就是文化生产,文化交易。上了规模,创造了较大或巨大财富,这显然就是文化产业。第三,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角——文化,从哪里来,或言到哪里去找文化?这在文题中也是一语中的,那就是要利用公众的“启蒙精神”。“启”的含义是打开,引申一下就是开导。打开什么?开导什么?那当然是“蒙”。“蒙”的解释是没有知识、愚昧。那么“启蒙”就是要把这个“蒙”打开,让它不蒙,这就需要启蒙。可以说,启蒙是一个具有哲理的、科学的、社会的、文明的“大”词。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化史,文明史,进步史,生存史,就是一部启蒙史。事实上,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启蒙”,或言是由不断的启蒙来实现和完成的。人类在追求未知的过程,在文化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中,就是在不断地被启蒙的过程中。对于群体的、社会性的进步是如此,对于个体的文化精神的获得也是如此。所以有言曰:人就是学习的动物,人的生存过程,也就是不断的学习过程,被启蒙的过程。可以说,人类需要启蒙,人需要启蒙。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在被启蒙中。启蒙是人类、是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永远的需求。于是“欺骗”,这种启蒙,无形中实现了一种“交易”,就创造了文化产业。第四,由上述,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本无物质形态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或言是“无中生有”的。正因如此,创始人才用了“欺骗”的一种意境;翻译者才用了“欺骗”这样的词。其实“欺骗”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欺骗”作为汉字本身的狭隘,已经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直气壮的、光明正大的市场行为,是供给侧的一种大智慧。
  鉴于上述的几点认识,我们对于文化产业似乎有了一个字面上的理解和把握。狭意的文化产业应该指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摄影、绘画、书法、雕塑等,这些“纯”文化的作品,“纯”艺术的作品。它们没卖出什么“东西”,但却换回了钱,这也许才是文化产业的真正内涵。
文化产业的初名叫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业的工业体系,文化产业的基本含义是文化工业,工业化是文化生产产品的基本内涵。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用工业化手段复制文化产品,从而使文化产品,有上加有,源源不断。当然作为文化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它的内涵和外延也跟着不断丰富,我们只能浅尝辄止,点到为止。我们还得回过头来,接着说我们的化石文化产业。
  上述我们费了一些笔墨,讲了一点文化产业的小道理。而我们的重点,还是要聚焦朝阳的化石文化产业。而要说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必须首先说清楚化石文化。化石文化的提法,是朝阳人的一个大创造,也是文化热时的产物。二十几年前,人们到处找文化。因为只有有了文化,才能搞文化产业,当时还有很多好听的词,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在这种文化热门、文化时髦的基础上,化石文化也应运而生。现在看起来,这种提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是值得重新考虑的。但也并不影响大局,因为我们毕竟是在作“事”,而不是在作严谨的学术文章。我们还要照样提我们的化石文化,打我们的化石文化的牌,但对化石文化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把握。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成为朝阳的大文化,并让更多人,知道、认可、弘扬朝阳这种大文化。
  从物质的属性上看,化石与其它石头没什么两样,都是石头,冷冰冰的石头而已。石头有什么文化?石头就是石头,一点文化也没有。而同样被称为朝阳四大文化的红山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它们“就是”文化,尽管也还有些许差异,但作为文化的提出,几乎没有什么异义,这是显然的。至于有多少文化,多“大”的文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为了给化石文化提供支撑,增加认可度,我们不妨请出汉语中的助词“的”,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在化石与文化这两个远距离的端点,中间加上“的”字,这就变成了“化石的文化”。“化石的”这个定语,就把文化“定”在了化石上。很显然,这说明化石中有文化,有它自己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就是化石的生命科学。上述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颠倒一下字序,把“化石的文化”变成“文化的化石”,让化石由文化的主人,变成了“被”文化的客人,这种“被”的文化,就是我们对化石的研究、鉴赏、展示、交易交流、把玩收藏,科普教育,科学教育,还有化石对我们的思维启迪,化石对我们生命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领……。如此,谁说化石没文化?谁还能说化石没文化?关于文化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理解、感悟和落实。
  在我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化石文化的同时,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阳人的鸽子洞,还有那些在鸽子洞中居住过的祖先,当然还有他们制造的石器和用火功迹;建平人的遗骨,凌源人的遗址,同样是我们的崇拜。还有其它众多的历史遗存、遗迹、遗物。我们要把它们链接起来,整合起来,与化石文化一起,共同谱写出雄壮的朝阳文化交响曲,让优美的旋律,与万籁相融,与时空共存!
关于化石文化的“文化”内容,近年来,我们已经作了不少探讨,笔者就撰写了关于化石文化的解读,化石文化的区块链等文,就是对化石文化通俗而具体的说明,浅显易懂,使化石文化这一“抽象”物,变得具体,直观和亲切。化石文化,可看可见,谁都可以和它交朋友,谁都可以作一点化石文化,它应该成为朝阳大众的文化,朝阳人的看家文化。
  说完了化石文化,我们当然也应该再说说化石。按理说,文化是抽象的,有点高大上,似乎值得一说。而化石,天天见面的石头,觉得没什么可说,“天下谁人不识君”。然而熟知的并非真知,我们也还是需要一点再认识。
  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我们怎么认识古生物,如何研究古生物,就是靠化石。相对于人类而言,化石古老无边,广大无边。人类的历史才区区几百万年,而生命的历史,或者说生命所留下的化石,又何止几百万年?而是上亿年,几十亿年,比地球年岁差不了多少。古生物形成化石而留下的“遗”,虽然只有很少很少的机率,但由于它有太长太长的“史”,还有太多的生命,故就总体而言,在这个生命生存的地球,还是留下了很多“遗”,人类通过这些遗的石,来了解远古的世界,认识远古的生命,知道在人类之前,还有一个我们所完全陌生的地球,还有无数我们见所未见的生命。而化石,宝贵的化石,就成了我们认识远古自然的窗口和“石”证。认识曾经的自己,认识曾经的生命,认识曾经的地球,这永远是人类这个不安分动物的好奇心、发现欲。
  上述我们无形中进入了古生物科学的殿堂,形形色色的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个殿堂的主人,它向我们讲述无穷无尽的生命的故事,还有地质沧桑。人类渴望这一切,想要知道更多更多。于是,化石,从人之初开始就成了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寻觅它们,收藏它们,研究它们,它们是人类的瑰宝,人类的座上宾。人类认识到化石不可再生,不能再造,对人类而言,它们的价值异乎寻常,无以替代。正因为化石的如此,于是,如此的化石,就具有了如此的魅力。
  人类喜欢化石,重视化石。特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洞悉生命的奥秘,就成了人类强烈的精神需求,发现和研究化石的欲望与日俱增。特别是近代,西方社会首先发现了化石的价值,特别是科学价值。寻觅、收藏和研究化石,就成了西方人的群体爱好和大众意识。近些年来,中国人,东方人也都把化石尊为座上宾。化石终于回归到了“共祖”的牌位上,生命世界的排序(辈份),本来应该如此。
  以上,我们不知不觉地又进入到了化石科学的“磁场”中,充分认识到了化石的宝贵价值。面对此种现实,作为化石之都中的朝阳人,应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在追逐中国梦的美好时刻,我们地下的化石,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并慷慨地赠给我们一个“古生物化石宝库’。记得古希腊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创作了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鸟》。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鸟们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鸟国,也是最早的鸟国家。但这样一个伟大的鸟国,并非空前,亦非强大,也许不太理想。因为我们朝阳的众多的化石鸟,就是一个白垩纪现实的鸟的王国,这些鸟民们从远古走到今天,仍然是神采奕奕,青春亮丽,充满生命活力。也许现在,还有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和平的使者(和平鸽)作为朝阳人和中华民族的信使,造访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为理想社会的实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前途和理想,传递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有点遗憾的是,对于朝阳的化石,我们的认识并没有完全统一,至今仍然有人并未看好朝阳的化石,就在前不久笔者参加的一个市级研讨会上,有人还坚持说化石哪里都有,并非朝阳专属,故没什么文章可作。对于朝阳化石,我们不能近视眼,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存在偏见和短见;也不能患色盲,只看能看得见的颜色,看不见的颜色就说没颜色;也不能患白内障,看什么都是影影绰绰的,雾中花,水中月。朝阳的化石众多而精美,有那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贡献,有那么多世界第一。同样是化石,此化石而非彼化石。退一步,退两步,退三步讲,即使我们的化石真的没有那么“高”,我们也要打造出“高”的化石文化,因为科学没有国界,文化也没有边疆,朝阳人用世界的化石,打造世界的化石文化,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还将坚定地探索下去。
  在我国,文化产业这个学术名词,虽然有点迟到,但靠文化艺术挣钱吃饭、养家糊口这个事,以及一些相关的职业,还是古已有之的。郑板桥卖画维持生计,早已传为佳话,中国很早就有“经济人”这个市场职业,中国的“戏班子”恐怕也由来已久,中国的书刊业,显然也比西方早得多,因为”四大发明“中就有了印刷术……
  我们不会忘记,在改革开放伊始,为了多捞点钱,有的人千方百计、挖空心思造了很多假古董。而另一些人为了“提升”自己的消费档次,沾点文气,装璜一下门面。有的也许为了投资赚钱,不管出于何种动机,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消费市场,于是假文物大行其道。
  二十几年前,笔者就收藏(用存藏更为恰切)了几幅用高科技仿制的千年名画,虽不是真迹,但也算真好。闲暇时仔细观赏,既赏了心又悦了目,而且增加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一举多得。说实话,我很爱这“假币”,因为它给了我很多真东西,何乐不为?无独有偶,我的一位上司朋友,更是收藏了很多假古董。开始还认为有几件是真珍品,但经高人过目,结果也是假的。朋友颇有点失落,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有点品位的文化人,失落而不失望,依然守着这些赝品,经常擦拭管护,权当把假文物当作真标本,进行鉴赏研究,后来还真成了小有名气的地方史专家。有真品者,不一定有真识,悟“标本”者,也许所得不少。人类很多真知都源于“假”的引领。科学上的很多“假说”,往往就是真说的的先导。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也许就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意境和真谛。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有不同层面的精神心理需求,我们的化石文化产业应该千方百计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为此,他们会心甘情愿地被“欺骗”,乐而为之。化石文化产业,就是在这种供求关系中,建立起来的互利双赢的市场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种真币与假币的关系,是朋友,而不是路人,更不是敌人。你是你的假的真,我是我的真的真,可以互补,可以统一,对而不立,友而不敌。你的“真”毫毛无损,反而更尊贵,我的“假”亦很可爱,我在向真的学,而且学得很认真。在文化、创新、人的价值观、大众的心理认同,一切的一切,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顺着潮流、跟着感觉走,我们的化石文化产业,路就在脚下!
  为了总体上把握化石文化产业,我们不妨把“化石文化”中的文化,一分为二,而且向着产业的文化,我们权且把它称为“纯”文化,如有关化石的电影、戏剧、雕塑、绘画、摄影等,这是一种可以直接换来真金白银的文化;对于向着化石的文化,我们把它称作“元素”文化,这里找不到成形的“纯”文化,文化只是作为一些元素被“融进”化石里,融进化石的交易交流中,观赏展示中,鉴赏收藏中,礼品馈赠中,宣传解读中……这时的化石,成为了有文化的化石,也许文化的多少不同,总之,是有文化的。文化既不能独立,更不能取代化石,它只是化石的无形“组成”部分,使化石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这种文化对于化石品质和价值提升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我们更不可忽视这种文化的建设,它也是化石文化中的硬头货,应全力打造。通过文化的包装,淡化化石的“裸”,强化化石的“文”,使石头的化石,变成具有灵魂的石头。我们要让这两种化石文化共同发力,进而提升我们化石文化产业的总体效益和实力。这是我们化石文化产业的内功所在。
  化石,作为化石,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而文化,则是“虚”的,我们要打造化石文化产业,就是要把“石”的变成实的,把“虚”的也变成实的,而且让石的实更实,让虚的“实”也实起来。化石文化产业,就是让两个实相加,得出1+1˃2的大结果。这样一种相加,不是一种简单的混合,而是一种化合,一种“化学反应”,最后形成的化石文化产业,就是“合金钢”——一种具有全新品质的经济形态,具有异乎“原本”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朝阳的化石文化产业,它包含着几个层次的内容。我们不妨细分一下,找到它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联系,这对我们实施朝阳的化石文化产业显然是十分必要的。这些要素是:化石、产业、化石产业、化石文化、文化产业、化石文化产业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链,每一个链环前面,都有一个“朝阳的”共同的定语。前面我们已经解读了朝阳的化石、化石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现在我们要重点解读朝阳化石产业和化石文化产业。
  化石,作为一种大自然造就的物质产品,它本身就是独立的“客观”产品,不管它有没有文化,它都是一个实物的存在。它本身就有使用价值,商品价值,当然它也就可以进入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一旦上了规模,当然也就成就了产业。如此,朝阳的“大”化石,就是我们建造化石大市场的事实依据。
  在中国古代,早就有化石进入市场的记载。宋代黄复休在他的《茅亭茶话》中,就记载了四川买卖“龙骨”(古生物化石)的热闹场景。对于具体的产地,产出的状况及数量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古人利用象牙、三叶虫化石等制作小器物出售,也多有记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西伯利亚的猛犸象化石,据传,当地居民在石器时代,就利用猛犸象牙进行美术雕刻,进行交易。再后来,当地的居民则以采掘猛犸象牙齿出售。在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口东北角的新西伯利亚群岛,人们发现了著名的猛犸象墓地,在十六世纪前后,就发现了数万具猛犸象的遗体化石。另有人统计,仅在1910年前后的几年里,就采掘到两万多只象牙供应市场。清代康熙年间,我国商人就到西伯利亚贩购各类象牙。至今西伯利亚猛犸象化石,已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展出,至于个人收藏,难以计数。
  说到此,我们也不会忘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那位玛丽•安宁小姐,她12岁就开始挖化石,并靠卖化石和漂亮贝壳赚钱谋生。但遗憾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过上富裕的生活,相反,她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十分贫困中度过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她采集化石的热情和积极性。她使用最原始的工具,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孤立无援地发现了鱼龙、蛇颈龙、翼手龙等珍贵化石,为古生物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就了她化石发现家的伟大一生。值得欣慰的是科学并没有忘记这位挖化石的小女孩英雄。在伦敦自然博物馆的古代爬行动物馆,记展了她发现化石的传奇故事,肯定了她突出的贡献,留下了科学发现史上闪光的一页!
  至于近现代,化石交易早已颇成规模,因为除了全球各类博物馆的展出收藏之外,广大大、中、小学的实验室、标本室、研究室也都需要大量的化石。就博物馆的数量而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年都以相当的数量迅猛递增。
  至于化石的个人收藏,现在也早已不再是收藏家的专属,而是进入了大众收藏的时代。化石,这个曾经的高贵的“金燕”,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连一些中小学生都开始“收藏”化石,你说全中国,全世界得需要多少化石收藏?从普通的化石,到高端的化石精品,化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已成潮流。这就为我们建大化石市场提供了现实依据。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能力、有实力进行这种高端的消费,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素质与文明水准的提升,人们再也不满足于玩几个大钱,藏几枚邮票,摆几个古碗,更多的人开始了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品位的提升,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大胆预言,这种发展方向是不会变的,社会对化石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不论是化石的数量和品质,都是一种巨大的社会需求。
  关于化石市场开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国著名化石专家董枝明与邢立达早在《龙鸟大传》一书中就写道:“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拓,某些化石品种作为观赏收藏物已在流通。化石进入市场之势已不可挡。”事实上,世界早已具有开放的化石市场。日本根本没有化石管理法,化石买卖完全自由;欧美各国也几乎全部开放,除了模式标本,没有什么化石不能买卖;美国的图桑,德国的慕尼黑的化石市场,世界各地的化石应有尽有。我国的柳州、桂林、贵阳都有大小不一的交易场所。象朝阳可以经营化石的慕容街等几乎到处都有。此外,笔者近些年来经常参加全国的各类观赏石、奇石展会,其中也都有各类普通化石出售,当然也有一些珍贵化石的展出。至于上海、深圳等地,更是经常举办专门的化石、矿石、宝石展销会,观赏者众多,买卖亦红火。市场行为是第一法则,你也可以不叫它什么市场,不叫它什么产业,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却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很多的“结合部”,特别是在经济结构、模式的变局中,更需要各种各样的结合部,否则如何互联互通?要有中间地带,要有过渡转换,这些都是经济形态重新组合的胶合剂和连通器。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引领的全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大而言之,科学技术决定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源于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科技水平提高的基石。基于这种现实,世界各国已经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培养人的创新精神,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和制高点。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加强各类博物馆所的建设,深入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已经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生长点和形成层,是重要的“基础建设”和“软性的硬投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大部署,不失为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朝阳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朝阳人,为中国人,也为全世界的人作出贡献,这应该成为我们认识问题的起点和立脚点,这应该成为朝阳人的心胸、视野和使命担当。

  放下天时,我们再说地利。
  热河生物群,一个光芒四射的古生物研究领域,朝阳就是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发现的经典地区。朝阳这片神圣的大地,是大自然对朝阳人民的慷慨馈赠,是朝阳人得天独厚的宝地。在朝阳这片大地上,以生物化石为依托,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作文采飞扬的文章,是新时代朝阳人用武的广阔天地!
  朝阳地下,近一半以上都埋藏着化石。这为朝阳“在场”“在地”“在原”的化石资源利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地利优势。我们不但要建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等展馆,我们更要建设没有围墙的、没有屋顶的化石天地,化石世界,化石时空,要在朝阳的大地上重塑侏罗纪、白垩纪曾经的别样地球。
  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西南部的红鹿河岸,有一片约80平方千米的崎岖大荒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许多古生物工作者,还有淘金者,群集于此,掀起了一股发掘恐龙骨胳的狂潮,在24千米长的狭长范围内,挖出了三百多具恐龙骨骼化石。1955年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公园。这里的野外工作站向游人开放,人们可以看到恐龙化石原来埋藏的地下情况,还有发掘工作的过程。这里地上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古动物骨骼化石的碎片,但同时也到处可以看到“请放下那块骨头”的警示标语。现在公园依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有序、平静而引人入胜。世界上还有很多古生物化石的好去处,我们不妨学习效法之。
  在乐道我们丰富的化石资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朝阳丰富的矿产品,战国红等宝石资源,这些同样是朝阳的“物华”和”“天宝”,是大自然对我们馈赠的偏爱。
  在我们雄心勃勃要打造朝阳化石文化产业的同时,我们也绝不会忘记我们化石的保护。
  首先,要确立积极的保护理念,要寻求大保护策略,在发展中保护,在利用中保护。要把化石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相融相通,协调共进。要提高化石保护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要打组合拳,配之以严格的政策法规。划出红线,拉紧红线;设立底线,守住底线。充分利用卫星监控、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管控效能。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化石文化市场,与挖化石卖化石绝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阳光灿烂的大产业,是化石保护的大手笔,后者是小打小闹的死胡同,是抛售资源的败家子,是急功近利的独木桥,是不可持续的绝户路。关于无序地挖化石,卖化石,前些年我们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造成了不应有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毁,同时也使朝阳的声誉蒙受了重大损失。前车之鉴不可不察,知耻后智不可不省。要始终牢记我们发展化石文化产业的初始、初衷和初心,实现化石产业发展的原情、原本和原义。
  第三,要以石会友,以友引石。朝阳人要用第一流的服务,请美国的恐龙来朝阳安家落户,请欧洲玛丽•安宁小姐采到的蛇龙颈到朝阳讲述它和玛丽•安宁的故事(玛丽•安宁用了足足十年时间,用简单的工具,在悬崖峭壁的岩石中,完好无损地挖出这块化石,成就了化石的珍品和化石发现的佳话),让非洲的拉蒂迈鱼到朝阳的鱼的大观园来一次逍遥游,让澳洲的埃迪卡拉化石群中的三叶虫到中国一展风采……。在某中意义上说,我们的化石市场,不是让天下人来挖朝阳的化石,而是让地球上的化石来朝阳展示交流,欢聚一堂。理念决定你的视野,视野决定你的出路。
  第四,全力打造化石的文化价值,靠化石的文化价值,进而提升化石的市场价值。用经济社会的发展,反哺化石的保护有效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人紧跟时代的步伐,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朝阳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用一句传统的话说,朝阳政通人和,朝阳人自强不息。
  面对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朝阳人应抓住机遇,以化石为依托,以化石文化为引领,把化石文化产业作大作强,这应该是朝阳人的一个大方向、大志向、大理想、大目标。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旁骛,咬定青山,全力以赴,一个繁荣富强的“化石王国”就会象朝阳一样,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面对新时代,我们要以开放的心胸,广阔的视野,要与辽西一起,要与辽宁同行,共同打造圣石,耕耘圣土,铸就圣地。在面向京津冀、渤海圈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向亚非欧,面向拉美澳,面向整个世界!随着朝阳进入高铁时代,朝阳人要乘着时代列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买全球、卖全球。朝阳要成为世界的朝阳。我们的新邻居:北是奇异的北极之光,南是浩瀚的太平洋,东是朝日韩,西是大西洋东海岸。朝阳这位化石的东道主,要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舞台上,闪亮登场,一展朝阳人的世界风采。这一天不是未来,未来已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伟大的朝阳的新时代!
[1]    参见吴锡有编著《常用汉字字理•形声卷》34页
[2]    参见李乐毅著《汉字演变500例》续编第二版本421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