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化石综述

唤醒象鼻岭下沉睡的古象群

中国化石网2009/12/1 8:19:32
来源:化石网


摘要:中美科学家联合对古象骨化石群进行考古挖掘  前言   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地,这里不只一次发生过可怕的灾难!   除了小山头东边一片硬地外,这里到处都是沼泽。远远看过去,在一片薄雾下掩映着绵延的 ...


  前言

  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地,这里不只一次发生过可怕的灾难!

  除了小山头东边一片硬地外,这里到处都是沼泽。远远看过去,在一片薄雾下掩映着绵延的大山,一片绿色一直延伸到那里。谁也说不清这片湿热的广袤土地的首领是谁,但不管是谁,象群的地位总是难以撼动的,它们悠闲地漫步在植被丰厚的大地上。

  鹿、马、猪,还有长着獠牙的食肉动物,沼泽里的乌龟、鱼儿、蜥蜴……这是另外一套完整的食物链,从实质上说,这里没有强者,它们或通过强壮的体魄,或通过超强的繁殖能力,或通过机敏灵活的身体获得生存权。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强大的生物正在不断进化自己的每一个器官,酝酿着统治世界。

  这是个雨季,象妈妈站在大树下躲避大雨,小象站在妈妈肚子下寻求庇护。脚下的沼泽里,乌龟爬上岸呼吸着新鲜空气,远处一群猪正在午餐,这一切对于刚刚出生的小象来说都是新鲜的,它似懂非懂地听象群议论着那个可怕的强大生物。但总体来说它们是自信的,因为之前它们已经经历过无数的磨难,而它们最终生存了下来。它们不相信那些长得像猴子一样的瘦小生物能统治世界。

  正在大家闲聊时,突然一阵激烈的震动,整个大地开始沸腾起来,野鹿晕头转向地奔跑,乌龟将头伸出龟壳四处张望,野猪在草丛中窜来窜去,鱼儿腾空跃出水面……不停摇晃的大树使象妈妈有些慌乱,它随着整个象群一起向着东边的沼泽移动,突然脚下的大地变软了,象群庞大的身躯随着松软的沼泽陷进去了,懵懂的小象也未能从这次灾难中幸免。

  哈哈哈!故事的细节肯定无法证实。这不是非洲的大草原上,我说的是300万到700万年前的昭通。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自然科学家江尼娜对昭通古象群进行发掘研究后认为,昭通坝子在300万到700万年前是热带气候,这里有沼泽、湖泊,丰富的植物资源养育了大批的史前动物。

  如今这片土地早已经属于象群曾议论过的那个强大生物——人类,他们在象群陷落的土地上建起了房屋、砖厂,挖掘了褐煤坑,庞大机械发出巨大声响代替了象群的吼叫。人类还把这片土地分割后起了名字。象群陷落的地方现在叫水塘坝,它旁边小山下有一个村子叫毛家树林,巧合的是有人把这座小山叫象鼻岭。人类在数百万年之后发现古象的坟墓,并对其进行挖掘、使用、研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说,那是人类起源的关键时期,而亚洲一直缺乏实物作为佐证。

  把古象的秘密烂在肚子里

  “实际上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专家来了10多天就走了,随后考古工作又停了下来。”毛国栋焦急地等待着考古专家们确定的公布时间,因为古象的秘密已经在他肚子里藏了近20年,都快烂掉了。

  水塘坝是一片广阔平坦的土地,地面上耸立一座长形的小山,站在昭通市区北环城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小山,平缓的弧线犹如一个象头的侧影,人们把这里叫做象鼻岭。象鼻岭北方是昭通火车站、西北方是昭通飞机场,纵横贯穿的宽敞大道已经把这座线条平缓的小山织在网中,周围多数还是田地,但从昭通的城市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象鼻岭将来就是昭通的市中心位置所在。

  没有人知道“象鼻岭”这个名字的来历,但巧合的是,就在象鼻岭山脚下,埋藏着300万到700万年前的古象群,这些大象体形庞大堪比恐龙,与它们一起埋葬在这里的还有鹿、猪、鱼、龟、贝类等等。

  象鼻岭正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在这个村子的周围有机场、火车站,更多的是烧制砖块的工厂。在埋葬这些生物的底层上面,有一层粘土被当地人叫做“窑泥巴”,这些粘土可以烧制出上好的砖块,为这个迅速成长的城市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

  “从我记事以来这里就在烧砖,这里的老百姓都围绕着烧砖寻找营生。”曾绍全今年已经60多岁,对于眼前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过了。他说,这个村子烧砖的历史有上百年之久,现在粘土越来越少,这些砖厂将在今后几年因为原材料的短缺而消失。

  依象鼻岭西侧的村子叫毛家树林,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一直为城市的成长提供营养。毛国松和毛国栋借着发展的大潮,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哥哥毛国松是昭通有名的建筑老板,弟弟毛国栋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象鼻岭山脚下的这个砖厂,而发现象骨的褐煤坑也属于他承包经营的范围。

  最上面一层泥土可以种粮食,下面一层粘土可以烧砖,再下面一层褐煤可以为烧砖提供燃料……一层叠一层,每一层都是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些象骨就埋藏在褐煤层的上面。这块曾经富饶的土地虽然成就了几个富翁,但整个村庄却显得有些凋敝,人们除了种地、进城务工、等待城市化湮没这块土地外别无选择。

  1989年,毛国栋从村集体手中承包下了象鼻岭山脚下的这个砖厂,而砖厂旁边的褐煤坑可以为其提供烧砖的燃料。作为本村人,毛国栋知道,在这个褐煤坑里有巨大的象骨化石,这些化石到底值多少钱他并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一定是很重要的东西。

  “象骨就出在我承包的褐煤坑里,每次只要挖到什么东西,我就马上叫他们停工,然后仔细寻找。”毛国栋在20年时间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也挖到了大量的古象骨。如今,毛国栋在砖厂旁建起了一栋小楼,小楼北面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用来陈设他多年来搜集的古象骨。

  其实,象骨早已经被发现,只是当地村民并不知道这些发白的骨头是什么。“我才20多岁的时候就听说过这里发现了很多骨头,大家都说这是龙骨。”68岁的曾绍全是毛家树林的村民,他曾亲自挖出过象骨,而那些骨头多数被扔弃,少部分被好奇的孩子拾回家。

  曾绍全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个褐煤坑是知青下乡时开始挖掘的,当地一个叫王连红(音)的农民首先挖到了象头,但是这些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家已经习惯地称这个为龙骨。“多数丢掉了,少部分被当做刀伤药磨成了面。”曾绍全说。

  毛国栋低调地搜集着这些古象骨,并且通过电视里的考古节目学会了如何完整地保护这些脆弱的化石。在村民看来,毛国栋在这方面是个痴人,他的搜集估计永远只能是一个个人爱好。

  “考古专家说,我这里的古象骨可以拼凑出三头完整的古象。”毛国栋坚信,这些曾被村民遗弃的古象骨是宝贝,但是这些宝贝何时能光芒四射他也说不清楚。“不但不能说,还要保守秘密,不然谁也管不住这片褐煤坑。”毛国栋把这个秘密保守了18年,他唯一的快感来自于发掘出完整象骨的惊喜。

  直到有一天,时任昭阳区博物馆馆长的杨馨找到了他,在他家里看到了数目庞大的古象骨。随后到来的还有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再接着就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自然科学家江尼娜教授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在象鼻岭下悄然展开。

  “实际上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专家来了10多天就走了,随后考古工作又停了下来。”毛国栋几乎每天都与这些学者们混在一起,他想从中学习一点挖掘技巧或者保护方法,发掘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一直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他焦急地等待着考古专家们确定的公布时间,因为古象的秘密已经在他肚子里藏了近20年,都快烂掉了。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