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化石伴手礼在龙舟大赛上展出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当前位置首页>>化石综述

访喀左六官营子镇化石沟村

中国化石网2010/1/22 9:47:02
锦州新闻网

  喀左六官营子镇化石沟村,一个很小的村子,在地图册上只能找到一个小小的“圈点”。记者之所以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欣赏它在当地负有盛名的美景。从六官营子到化石沟,一路上的美景及休闲之地均可圈可点,将几个好玩的地方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条有山有水的休闲线路。
  水,形成流动的画卷
  喀左不缺水,大凌河水从这里蜿蜒流淌,形成很多自然景区和人文古迹。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商报曾报道过的鸽子洞旧石器文化遗址。喀左的水库也多,光是在六官营子镇,就有瓦房店水库和水泉沟水库。
  报道车驶进六官营子镇,看到的第一景就是蓝天白云下的瓦房店水库。水库很大,坐在车里就能看见水库宽阔的水面。瓦房店水库素来被誉为喀左山区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站在高处看水库的全貌,蓝天如洗,水面似镜。
  记者来到了水库边,水库的景色看得更加清晰。在寒风的吹拂下,水面都已结了冰,整个水库冰封千里,洁白如玉。看到一个钓友正在冰面上寻找合适的钓点,记者凑上去和他聊了几句。他告诉记者,水库里的鱼特别多,是钓友喜欢来的地方。无论春夏秋冬,每有休息时间,他总要到这里来钓上一阵鱼,欣赏着这里美丽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特别好。
  顺着六官营子通往化石沟方向去的一条路,记者告别了瓦房店水库向东北方向进发。很长一段时间,走的都是沙石路,细小的沙子加上薄薄的冰,让这条路无比难走。很快,在一段盘山路开始之处,记者又看到了一个水库——水泉沟水库。相比刚才那个瓦房店水库,水泉沟水库就小了许多,站在低处,水库的堤坝遮挡了视线,记者只能看到更高处有“水泉沟水库”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因为要去化石沟,必经脚下这条盘山路,记者就开着车顺着盘山路开始往上“爬”。
  水泉沟水库不大,但景色可绝不亚于其他的水库。站在盘山路的最顶端,记者将车停好,下了车来到路边。深深的崖下面就是水泉沟水库的身姿。这里的水也应该是从瓦房店水库里流出的大凌河水,其流向正是往化石沟方向去的。尽管水面已经结冰,但从高处看,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浪花的痕迹,就像冰面上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活泼、调皮却美丽。风很大,尤其站在这样的崖顶,寒风打在身上又冷又疼,但透过一股股寒风,记者仍能清晰地听到来自水面下流淌不息的水声,“咕咚、咕咚”,仿若天籁之音,又像海洋深处的呼吸……
  山,站成凝固的风景
  从水泉沟水库再往里走,一路上的风景就变换了天地,一座接一座的山出现在记者的视野里。与其他季节的景致不同,冬日里的山更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美。没有了树木与绿草等植被的遮掩,少去了鲜花的点缀和簇拥,这里的大山脱掉了华丽的外衣,筋骨外露,肌肉尽显,一切都原原本本地暴露在记者面前。
  先是一座不太高的山,凸起的巨石像一个石阵,摆在山坡上,有的像石人,有的像骏马,还有的像野兔。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地站在那里,面向路外。据当地的人说,在这座山里有个鲜为人知的山洞,很少有人去。真巧,正说着“石洞”的事,记者一扭头就看到了对面那座山里的“玄机”,一条长长的、瘦瘦的山洞呈竖直形状,藏在山涧中。如果不留神,这么不起眼的山洞也真的让人不易察觉。
  一座山峰一个景,越是接近化石沟,风景就愈加浓郁。终于进了化石沟村,村子很小,在两排民房后面就是山,一条小路从两座山中间伸进去,让人好奇里面的世界。记者下了车仔细打量这些山峰,与雄壮的肌肉筋骨相比,让人感受最深的还有深深浅浅、远远近近的印迹。视线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一幅浓墨重彩的写生,这些画卷排在一起,构成化石沟独特的景致,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树,“唱”出一连串千年奇闻
  村子里静极了,好像听得到大山的呼吸。有意思的是,记者在经过化石沟一座路边小庙时,一位树下干活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有一棵会“唱歌”的千年枣树。
  原来,在这座小庙旁边,有一棵长得很高大的枣树,十几米高,树干粗壮,需要二人合抱才行。在老人的指点下,记者发现,这棵树主分枝有4个,其中一个直立树中间,主干上的大杈有2米高,上面有9个洞,洞有吃饭用的小碗口大,其中有一个已经穿透树干。在另一个大树杈子上,有12个穿孔洞,其他树干上也有程度不同的洞孔。老人告诉记者,这棵树叫青枣兰,都说有千年之久的树龄了。树上住着好几种鸟,那些树杈上的洞都是鸟洞。因为洞口十分高,一有大风吹过,树干就会发出声响了。这位老人还说,这种树很少见,但是非常易活,随意折个杈栽上即可。大树的生命力也非常顽强,经历了千年风风雨雨,依然枝繁叶茂的。
  该往回走了,老人一听记者往水泉沟方向走,就要求搭个顺风车,记者答应了她的请求。路上,老人又给记者讲了一些关于水泉沟的故事。她说,水泉沟又称花果山沟里,当地人更习惯于后一种说法。在这条沟里有一个泉眼,常年淌水,不管遇到多么严重的干旱年景,都能流出水来满足取水的人们。据说此泉眼与东海的海眼相通,沟内的蛇都是龙,个个能行云施雨,就连泉边的青蛙也是龙宫里的使差。因此,当地百姓又称此泉为“龙宫”。在这沟里泉眼的滋润下,长着很多奇珍异草。最为出奇的是,这里有一种白色的桑粒。桑粒学名桑葚,是桑树的果实,成熟于每年农历的四五月间,绝大多数为紫红色,酸甜可口,老幼皆宜。与众不同的是,这里有一种白桑粒,其形其味与紫色桑粒都没有太多差别,只是颜色是通体润白,十分漂亮。每年桑粒熟了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上山去采白桑粒,个大味美,其独特的颜色给水泉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