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化石综述

洲最大恐龙化石回重庆“探亲”

中国化石网2010/3/29 9:01:05
新闻来源:重庆商报 

  国宝档案

  名称:合川马门溪龙

  生活年代:1.4亿年前侏罗纪晚期

  长度:24米(复原长度)颈部长9米,脑袋长60厘米

  高度:3.5米

  重量:26吨(骨骼化石重1765公斤)

  食性:植食

  发现时间、地点:1957年,重庆市合川县太和镇

  迁往成都时间:1961年

  大腿骨需要6个人抬,一只脚的趾骨一个人都抱不动……昨日,亚洲保存最完整、体形最大的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住了近半个世纪后,由专家首次将骨骼化石拆架、装箱,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重庆探亲。这一“国宝”级恐龙化石将在重庆科技馆展出到6月,这是合川马门溪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成都。

  提亲

  3月25日赶赴成都接它

  3月25日,记者随重庆科技馆代表一起,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里见到了这个庞然大物。“脖子立起来可以达到9米长,相当于三层楼。”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长李奎介绍,合川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近23米长,由300多块骨骼组成,光颈部就有身长的一半,是目前世上发现颈部最长的恐龙。它被发现时颈椎一个也不少,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为了保护这个“国宝”,专家将它的每块骨头用钢架或铁丝固定。得到李馆长的许可后,记者试图抬起它的脚趾骨,却连脚趾都抬不动。据了解,博物馆专家每两年都要给恐龙“洗澡”——除去灰尘后,用香蕉水涂抹,再让固化剂渗透骨头的裂缝,形成保护膜以隔绝空气。

  待嫁

  行前骨骼装了10多箱

  李奎说,“它从1961年进我们馆里后,还是第一次离开。恐龙化石拆架都是从两头往中间拆。头骨和尾椎很脆弱,要先拆下才能避免不被其它骨骼化石压碎。”博物馆技术开发室主任陈志刚站在尾巴下,用钳子小心拧着钢架上的螺钉和铁丝,由于年月已久,钢架、铁丝等已经生锈腐蚀,他的动作很轻。拆下来的骨头,由工作人员包上厚厚的软泡沫,然后写上对应的编号,最后放到专门打造的箱子里。“我们一共打造了15个尺寸的箱子,里面有属于每块骨头的格子,避免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陈志刚说,按照头骨、尾椎、颈椎等不同尺寸,每块都必须先编号,后装箱。8个人,一具恐龙完全拆除花费了整整三天时间。

  迎亲

  车速不敢超过80公里

  昨日上午,运载着10多箱合川马门溪龙骨骼化石的加长大卡车,从成都理工大学缓缓驶出。“即使是平稳的高速路,时速也不能超过80公里。”李奎说,骨骼经过上亿年的风化腐蚀,有的呈中空,不能被磕碰。上缓坡时也不会超过60公里。

  尽管合川马门溪龙名扬海外,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邀请它出国,但每次去的都只是由石膏做成的复制品。“让它回到重庆,也是希望它的家乡人民能亲眼看到。”李奎说,在重庆展览完后,它将会回到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新馆,并不会再出门展出。“这是它第一次出门,应该也会是最后一次。”

  花童

  最小陪展恐龙如小鸡

  从今日起,我市就将组织技术专家对合川马门溪龙的骨骼化石进行拆封,装架,预计在几天后,它就将在重庆科技馆里现身。

  跟随亚洲最大恐龙首次来重庆的,还有另一只“恐龙宝宝”。这只名叫鹦鹉嘴龙的恐龙小宝宝仰着头趴在石头上,长度仅有20厘米,它往前探着头,看上去像是在等待妈妈来喂食,很惹人怜爱。“这个小宝宝估计只有几个月大。”专家介绍,鹦鹉嘴龙成年也只有一米多长,婴儿期就更小了。它被发现在辽宁。当时考古专家发现一块石头有些异常,于是一边轻轻地敲,一边剥开,发现其中竟然藏了一只小恐龙。专家说,如此完整,形态如此生动的恐龙宝宝化石,可谓世间罕见。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