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发现

神木发现恐龙脚印化石

中国化石网2010/8/31 10:52:25
来源: 华商报(西安)

  8月20日,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研阶段陕西省整体验收会议在榆林市召开,验收专家组经过考察、复核,建议陕西省通过整体验收。


  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了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省财政厅与省文物局联合转发了《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同时,民政、国土、建设、宗教、林业等部门,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力量,积极参与文物普查工作。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普查队员踏遍了全省1747个乡镇(街办)、31197个行政村、1989个居委会,总行程达60多万公里,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实地调查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据了解,本次调查,全省共调查、登记文物点6万余处,其中新发现4万余处,其中古遗址2.1万余处,古墓葬近1.8万处,古建筑8000余处。通过普查,掌握了陕西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陕西省文物保护形式,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陕北多处地方发现重要文物遗产

  此次文物普查,陕西省各市都新发现了一大批价值重要的文物遗产,如宝鸡市陈仓区桥镇遗址发现的筒瓦、板瓦、槽行瓦,把我国用瓦的历史至少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铜川市印台区雷家坡神庙是目前为止陕西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祭祀煤神的庙宇。而榆林市神木县邱井沟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对陕西远古环境及古生物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批新发现,填补了我省文化遗产资源的空白,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另外,榆林市榆阳区火石梁、沙蒿界、小沙界等遗址发现的红彩、黑彩陶片,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丰富了毛乌素沙漠南部史前遗存的内涵,对本系区域文化序列、环境变迁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清涧县乐堂堡乡的寨子沟遗址、董家沟遗址,共发现198处,以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居多,为研究新石器时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府谷县新发现以门壕、石岩塔、大阳湾圪梁、大寨圪垯等为代表的史前遗址,面积大、遗存丰富,对研究史前时期榆林北部的文化分布、文化谱系,及其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延安、榆林市在年底须完成长城调查数据向普查数据的转换

  与以往的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广泛应用了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保证了文物普查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陕西省文物局就此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管理工作的汇报,使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汇总管理系统》对全省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数量、各普查基本单元普查数据、电子地图等进行了查验,并选取了延安市志丹县、吴起县和榆林市佳县、榆阳区进行现场查验、复核。经研究,普查组专家形成《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验收意见》,一致认为,陕西省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组织管理出色,数据质量过硬,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建议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通过整体验收。

  目前,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转入普查资料整理汇总阶段,而涉及长城资源调研工作的渭南、延安、榆林市年底前必须完成长城调查数据向普查数据的转换。

  同时,会议要求要加快完善陕西省文物普查标本库建设,加强普查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误差抽样检测工作,并重视普查新发现文物的保护工作等等。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