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网
    欢 迎 浏 览 中 国 化 石 网 www.chinahuashi.com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最新热门文章
 
· 第十一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解码中
· 南古所组织专家赴化石产地调研
· 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25届学术年
· 化石文化进企业
· 黑龙携学生唱响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 朝阳化石伴手礼在文旅大集上亮相
· 福建宏路侨联和华侨赴朝阳调研考察
· “美丽朝阳我的家“系列讲座开讲
· 化石协会会长李晏军赴南方考察
· 朝阳市侨商会、龙城区统战部到化石公园
· 协会携手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发现

最大的鸭嘴龙头骨化石现身

中国化石网2010/8/31 10:58:45

来源:潍坊新闻网  

        潍坊新闻网8月29日上午讯 享有“中国龙城”美誉的诸城,再次牵动了世人的目光,“国内第一个关联体纤角龙化石在诸城发现”、“中国最大的鸭嘴龙头骨化石现身诸城”、“这是中国第一次确切无疑地发现暴龙科恐龙化石”、“首次在诸城发现了暴龙勾爪和霸王龙化石”。8月28日,记者在诸城市白垩纪恐龙地公园内的修复装架中心采访时获悉这些好消息。当天,就诸城恐龙灭绝一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王海军发表了自己研究的最新学说。

        中国发现“超级”肉食恐龙

        “这是中国第一次确切无疑地发现暴龙科恐龙!”8月28日,记者在诸城市白垩纪恐龙地公园内的修复装架中心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专家徐星惊喜地说。

        记者在暴龙复原图上看到,暴龙头部巨大,颈部粗壮,颌部生长着锯齿状的牙齿,后肢庞大粗壮,前肢异常短小。徐星介绍说,这样的身体让暴龙成为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忍的掠食者,一旦被它咬住,即使身上有着坚韧的骨质甲胄的食草性恐龙也难以逃脱。

        据徐星介绍,虽然在此之前,中国相继发现有新疆的冠龙、辽宁的帝龙、甘肃的雄关龙,但他们与白垩纪晚期的暴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随着这个诸城的“晚白垩世的霸主”的出现,中国终于出现了“超级”肉食性恐龙。徐星感慨地说:“诸城发现的暴龙化石填补了我国无大型‘超级’肉食性恐龙化石的空白。”

        徐星介绍说,暴龙一直是恐龙考古者心目中的恐龙明星,但对中国来说却是姗姗来迟。在诸城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开始后,发掘人员先后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牙齿和牙床化石,虽然已成化石却仍残留着骇人的锋利,随后,发掘人员又在臧家庄化石点找到了极为重要的暴龙下颌骨和一枚暴龙勾爪,接着又发现了更多的椎体。随着材料越来越多,专家们终于肯定,大型暴龙在诸城横空出世,宣布中国从此也拥有了“超级”肉食性恐龙。

        据了解,暴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凶猛的成员,一只壮年的暴龙身长可达13米,体重达到6吨,暴龙的颌部复杂而巧妙,它横截面为“D”形,带着锯齿的利爪可以在捕食时轻易地扎入猎物的躯体,堪称地球上首屈一指的掠食动物,它的血盆大口长着两排如巨型电锯般的利齿,曾长期牢固地占据着无可挑战的最大肉食性恐龙的霸主地位,可遗憾的是,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曾一度难觅大型暴龙的踪迹。


诸城首次发现霸王龙化石

        8月28日,记者在诸城市白垩纪恐龙地公园内的修复装架中心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王海军举着一枚大约5厘米长的恐龙化石,兴奋地说:“在这次发掘中,首次在诸城发现了霸王龙化石。”

        记者了解到,恐龙化石发掘人员最近在该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发掘出了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专家们在现场初步推测可能属于霸王龙。

        随后,专家们将这些发掘出来的头骨和牙床带到修复装架中心进一步研究发现,它有些不同于其它霸王龙的特征,从一块长61厘米的不完整的右齿骨上的13颗牙齿看,这个数量比大部分霸王龙牙齿的数目要少,第一齿槽比其他的齿槽都小,第三、第五、第八齿槽有三颗替换齿,这意味着它可能代表亚洲白垩纪晚期存在的一个霸王龙新类型。

        与此同时发现的一枚暴龙勾爪,表明臧家庄村一带在远古时曾有瘦长暴龙出没。诸城瘦长暴龙的发现,增加了霸王龙的分异度,意味着亚洲霸王龙比北美霸王龙在形态差距上更大。

        据中科院专家介绍,霸王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属肉食性恐龙,其化石最早是在北美发现的,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少数国家出土过数量有限的霸王龙化石,复制组装成功的仅有22架。霸王龙虽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十分广阔,但出土的化石多为残牙断齿或零散骨骼。

        最大“龙头”取名“好运龙头”

        8月28日,记者在诸城市白垩纪恐龙地公园内的修复装架中心采访时获悉,中国最大的鸭嘴龙头骨化石现身诸城,这是继1988年该市第二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时发现的高达两米的“华夏第一龙骨”鸭嘴龙腿骨后,又一重大发现。

        据了解,自1964年和1988年,诸城市对恐龙化石进行两次大规模发掘以来,鸭嘴龙化石骨架出土较多,先后装架成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高8米长15米的“巨型山东龙”,高9.1米长16.6米的“巨大诸城龙”等鸭嘴龙化石骨架,还有被称为“华夏第一龙骨”的鸭嘴龙腿骨化石。2008年,诸城市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在这次发掘中,一个长约1.7米、高约0.6米的巨大鸭嘴龙头骨化石现身,它比“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的头骨长0.6米,被专家们认定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鸭嘴龙头骨化石。

        据诸城市旅游局局长、恐龙化石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王克柏介绍,这个“龙头”是考古人员近期在恐龙涧内挖掘出来的,经专家们现场认定,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鸭嘴龙“龙头”。目前,该“龙头”已经修复装架成功,现陈列在诸城市白垩纪恐龙地公园内的修复装架中心内,并被当地命名为“好运龙头”,与摸“华夏第一龙骨”一样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亮点。

诸城恐龙可能灭绝于海啸

        但尚需要大量的科学佐证

        7000万年前,莱诸盆地庞大的恐龙家族为何突然灭绝?此前,专家指出诸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四种可能,诸如火山爆发、地震、瘟疫等。8月27日,在恐龙涧内的化石长廊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王海军就诸城恐龙灭绝一事发表了自己研究的最新观点。

        王海军说,经过对诸城恐龙涧一带的地质研究发现,附近没有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层和熔岩,因此巨大火山喷发导致诸城恐龙灭绝一说,就目前的研究来说还没有直接依据和佐证。

        关于诸城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王海军认为,诸城地处黄海附近,在远古时代这里离海岸线较近,极有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太平洋高达上百米的巨大海啸,覆盖了整个东部区域,造成了诸城恐龙的灭绝。从发掘现场看,都有水流的作用存在。如果不是海啸,一般的暴雨、洪水或者泥石流是不足以给恐龙造成大面积的致命伤害,充其量也是局部的。当然,关于海啸一说还仅仅停留在推测的角度,需要有大量的科学佐证,结论方正成立。

        据了解,此前有研究表明,莱诸盆地恐龙灭绝原因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强烈的地壳运动,如火山喷发或地震,伴随着洪流爆发而集群死亡。化石中混杂着的火山灰和砾石就是实证。第二种可能,致命瘟疫流行,恐龙传染疾病而灭绝。第三种可能,因地球引力变化,北冰洋海水流到太平洋,导致温度降低,恐龙无法正常繁殖而灭绝。还有一种可能,白垩纪晚期,臭氧层变薄,最终导致气候变化、植物枯萎、恐龙灭绝。

        有专家指出,恐龙可能是在一起游移活动时,突然间遭到某种外力作用,很可能是毁灭性的火山爆发,导致恐龙灭亡。然后洪水将恐龙尸骨移动,最终在龙骨涧一带沉积,导致诸城龙骨涧的恐龙化石很集中。 秦子虚


版权所有 中国化石网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辽ICP备06012432号